本文配图选自电影《成长教育》。片中有一句台词,“如果在年轻的时候,还不清楚自己要什么,那么就请去好好的读书”。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
厦门一个大二的女生月月(化名),深陷校园贷旋涡,独自在一个宾馆烧炭自杀。
她从多个校园贷平台借钱,仅仅在一个平台就借了57万多元,她的母亲还曾收到女儿的裸照威胁。
不胜唏嘘。
同学们说,月月并没有买多少奢侈品,借钱可能是为了做微商。她曾说,“大学生应该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是什么,让一个正处花季的姑娘愿意以自己的肉体为担保?
是欲望还是上进心?是不太好的家境,还是“看起来人人都很有钱”的社会环境?
月月的后事仍然在处理,到底什么原因也无从得知。作为一个并不知道细节的人,我其实并不太想写这个沉重的故事。
但是,当我和自己正在上大学的表妹聊起这件事时,她说现在学校里用校园贷的学生太多。
比如,她自己的室友沫沫,来自小镇,母亲早逝,拿着最高等的助学金,却总是用校园贷来买近2000元的包包、一线的护肤品和化妆品。
样样都在一个普通大学生的标准之上——也有比别人差的,那就是吃饭,没有聚餐的日子里,她常常躲在宿舍啃馒头吃泡面,月底还常常饿肚子。
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无从得知。表妹说,只知道沫沫越来越瘦,四年下来挂的科也越来越多,面临毕业的她正在焦头烂额地准备补学分。
我曾采访过这样的大学生,就叫她陈吧。
先是为了买一个iphone6s,“一个月300元的还款对我而言也没多大压力呀。”
后来,为了买一个口红、一个包包,还有一次品质高一点的旅游……
总之,有很多地方要花钱,总有那么点侥幸心理让她觉得“能还上”。
和沫沫一样,陈拆东墙补西墙,甚至选择了自拍裸上半身的照片来做担保,“到最后,我一共在6家网络贷款的平台上借钱,半年就欠了3万多。”
虽然在外人看来,她的生活光鲜亮丽,在朋友圈引来了一帮人的“羡慕嫉妒恨”。
可是,独自一人的时候,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内心的担心害怕和绝望。
这种心理自然影响了她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患上了中度抑郁症。
好在,她最后选择了向父母坦白。
父母为她填上了那个洞。
“压力大的时候,我还常常会做噩梦,梦见我的裸照被发到了网上、发到了妈妈的手机上。”陈说。
不可避免的,想说到“虚荣”这个词。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敏感到一点都不肯“示弱”,总是想用那些“看起来高级”的东西来证明自己。
我们不应该追求更好的生活么?
当然不是。
只是,不能只想着光鲜亮丽的“结果”,却忽略了必须经历的“过程”。
在一次女企业家采访中认识了Dora,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总。
她从不讳言所谓的“原生家庭”。父母离异,跟着母亲,从小吃百家饭、捡表哥表姐们剩下的衣服穿,上大学靠助学贷款。
她长得很好看,肤白貌美大长腿,清汤挂面也好看的那种气质女人。
Dora笑着说,她一共有三次靠颜值走捷径改变人生的机会。
一次是大二,夏天,常打排球的她被一个在学校操场打篮球的公司老总看上了,人家打听了她的信息,直接问愿不愿意接受他的“帮助”。这个“帮助”说白了就是包养。她的大学在一线城市,当时刚刚兴起“傍大款”之风。她果断拒绝了。
第二次还是大学,因为穷找兼职,说是家教,去了之后才知道,是要女大学生做裸模,她仓皇逃走。“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找兼职了,还是踏踏实实念书吧。”
第三次是上班两年后,公司年轻的富二代经理追她。“其实我那时候已经动摇了,毕竟人家多金又体贴。”Dora说,可是,她无意中发现富二代劈腿,果断分手。
这些故事说起来当然简单,但每次都能果断拒绝诱惑的Dora绝不是等闲之辈啊。
她坦言,也想要更好看的衣服、看起来阔绰的生活,但她深深地明白,要过与自己的状况匹配的生活。
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她必须提高的是自己的能力,是去拼,而不是走捷径。
她学经济,大学就自学三门外语,英、日、德,省吃俭用去买教辅资料。
为了挣更多的钱,她毕业选择做销售,有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租房子,一个大箱子装满所有的行李,晚上坐火车白天见客户,在炎热的夏天跑遍南方的大城市小乡镇。
后来,她和老公一起创业,白手起家,押上所有的财产,办公和吃住都在一间房子里。
“我也很物质的。”Dora哈哈大笑说,靠物质证明自己过得好是人的天性。
大学拿了奖学金,她第一件事就是买了那件心仪已久、价格不菲的红裙子。
上班挣了第一笔奖金,她立刻奖励自己一个名牌包包。
现在,她是公司老总,对自己也从来不节省,买好车,买奢侈品,有一个很大的衣帽间。
因为匹配得起,所以每次都很心安。
“虚荣和上进不一样。虚荣是对明明得不到东西的奢望,上进是对可达成目标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Dora说,她一向有一个观念,那就是“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比如,该上学的时候就好好念书,该拼命的时候也不惧怕辛苦,该积累积累,该发力时发力,该求助时求助。
要好强,也要示弱。
生活上,暂时的“穷”或“拮据”并没有什么丢脸的,丢脸的是你的能力始终配不上华丽的外表。
我承认社会是分阶层的。
只是,我们越来越喜欢用“物质”概念来给阶层贴上“标签”。
就像是,他是富二代,上层社会,就得要跑车、“网红”和游轮趴。
她是中产阶级,就要有奢侈品包包、手表,还要喝红酒,定期国外旅游。
更可怕的是,太多的人简单粗暴地从这些标签反推过去。
有跑车就有钱,有奢侈品包包就会被人尊敬。
人们在对物质的追求中肯定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靠物质和外在证明自己所在的“阶层”。
大家忽略了拂去外包装后的生活的本质。
有没有想过,太多人是穿着“新衣”的“国王”,而更多的人是那些夸赞“新衣真好看”的吃瓜群众。
这样建立起来的世界,可能原本就是有些虚浮的。
就像是那个“看起来很有钱”的学校里,人手一只iphone,可能大多数都是靠校园贷款换来的。
最可怕的“虚荣”,不是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而是“没有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然后拼命地“过份地”去追求“虚假繁荣”,把生活本身过成了肥皂泡。
有人说,月月可能不是因为“虚荣”才去裸贷,毕竟她的本意是为了做微商赚钱。
难道不应该为更好的生活奋斗么?
也不是。
但是,你同样得估计自己的位置和能力,踏踏实实。
别信网上说的、手机里看来的。
没有那么多一夜暴富的神话,却到处都是标题党。
没有那么多唾手可得的机会,却到处都是烂俗的成功学。
那个叫月月的姑娘,一个网贷平台就借了57万多元,不知她到底受了怎样的蛊惑?又曾幻想过怎样的雄图大业?
亲爱的姑娘,去挣自己想要的东西,但要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去挣。
你要成长,但不是拔苗助长,不要失控。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甚至可以让颜值来加分,但千万不要出卖尊严。
毕竟,脱掉的衣服,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一件件穿回来的。
● 电台配乐:王菲《致青春》 ●
妍妍对你说:
特别年轻的时候,确实是稀里糊涂的,看什么都新鲜,哪里都热闹,不太清楚自己要什么。能量强些的孩子,会像无序的中子,疯狂转动,却没有固定轨迹。
哪有成长不犯错呢,如果一直就知道要什么该怎么做,那我们就不需要教育了。但是,我们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破除底线去犯错。
我很喜欢贵贵文章里那句话,“你要成长,但不要失控”。
妍妍
汪贵贵,哲学女,记者,“我有那么多东西要表达,不写出来简直要憋死。”
微信公众号:悠悠和谣谣(youandyao)
课程购买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欢迎添加,香蜜客服咨询:lhyxqdnzkf
● 听说点赞的人会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