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时装周似乎每天都在发生变故。除了不停有设计师宣布退出每年惯例的两次走秀外,留下的那些人也总是想尽办法以新的形式颠覆传统,比如上个月我们提到的Acne Studios最新一季的走秀。但要说到最早一位让人觉得“时装周还有这种操作”的人,我们还得从90年代初讲起。
时尚行业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自19世纪中期开始至今,已演化为一套相当成熟的商业体系。什么时间制作生产服装,什么时间向公众媒体展示能获取最大限度的商业利益都有一套完整的指示。而在有限的“规则”内最大限度发挥各自能力,提升服装以及品牌的“魅力值”成为每个时装品牌甚至独立设计师的必经之路。于是在每年的时装周上,那些想尽办法夺人眼球的“伎俩”渐渐开始让观众感到疲惫。
比如早前Chanel的宇宙飞船发射台、埃菲尔铁塔,D&G秀场上的“明星红人大乱斗”等等都让人再无力惊叹。“时尚”这个词,或许比早前“Streetwear”被疯狂消费后带给人的厌恶感更加严重。
Chane l2017 高定系列秀场
Chanel 2017 成衣系列秀场
Dolce & Gabbana 2017 秋冬系列走秀
再看到随21世纪成长起来的众多设计师品牌因得益于社交媒体的推广而大范围流行起来,大众对于“时装”一词的重点也逐渐撇开衣服本身转移至“时”上了,即时代、趋势、流行成为关注重点。
于是,在大量品牌无法跟上时装周日程走秀(即超越像实力雄厚的老牌时装屋这样的阵仗)的年代,品牌开始假借“先锋派”、“冒险”抑或“打破传统规则”的名义,开始大张旗鼓地搞花式走秀抑或选择退出。毕竟,有Instagram在,Vetements不参加走秀其实完全没有问题。
Vetements 18春夏系列仅在社交平台上发图公布
然而,这些品牌采取的方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冒险,他们只是寻得更便利的手段以做自我宣传,这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只是时装周陈腐、推崇场面华丽至上的情况还是会存在并且一直进行下去而已。
上周,Vogue UK上传了Raf Simons 2000年以前罕见的秀场照片,瞬间将我们拉回到曾经那个异常激进、充满变数的黄金年代。
其中,Raf Simons 1998年以“黑棕榈”为主题的系列十分抢眼。设计师本人在接受秀后采访时表示这场秀是自己以及身边朋友的映像,但看着一个个赤裸上身、模样神似的男孩,还是让人感到不明所以。
Raf Simons, Spring 1998
而这样极具争议性的作品随后在他同年的秋冬系列也再次出现。
Raf Simons AW98
这样冒险的做法在现在看来是谁都不愿意尝试的,因为说实话,谁会买。但这种做法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观众对于时装以及“时尚”这个词的固有概念。
所以我们热衷时尚仅仅只是为了追求好看而已吗?
但其实今天我们并不是要讲Raf Simons。事实上,他任何在我们看来所谓挑战传统,推陈出新的举措在另一位设计师面前,都还只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尝试”。
他便是Hussein Chalayan。
Hussein Chalayan SS98
出生于1970年,Hussein很快就在8年后因为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而被迫迁移英国。而成长于80、90年代,青年文化统治的英国对他来说无疑是天时地利人和。很快,在93年于圣马丁毕业后,他便因其先锋派的设计理念连续两次获得英国年度最佳设计师大奖(1999年以及2000年),最后于2006年被授予英国最高荣誉的皇家勋章。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现在设计师们想破头的宣传手法,他每一场时装周的走秀都让人不断意识到,“时尚”这个词或许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说实话,他这种一贯穿着深色日常服饰,笑容憨厚的公众形象,真的让人无法与激进、先锋派的艺术表达相关联。但自93年毕业开始,Hussein就再无法摆脱其“超现实主义”的标签,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非议。
时尚横截面(The Tangent Flows),1993
Hussein在93年的毕业秀中,展示了一组被氧化的作品。他先将丝质衣物与一些铁原料埋在朋友家的花园里,六周后取出。直至上台前,衣服的腐化及破损程度都在不断加深。
整个设计及制作过程传达给观众的,是一个“时尚易逝,也易循环往复”的观点。或许追求时尚的人,最终都会陷入这个美丽的怪圈,无法自拔。
介于人与服饰之间(Between),1998
在长达17分钟的走秀里,Hussein完成了一组最让他“享负盛名”的作品。他以最简单的剪裁方式,展现了一个衣服边缘长度对于穆斯林女性来说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备受争议。
此组作品亦是他自己97年秋冬系列一个更直白的延伸——人穿衣服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Björk戴着Hussein Chalayan1997年的面罩(摄影John Scarisbrick and John Holden)
Jaime King全套Hussein Chalayan装束,1997(摄影Albert Watson)
飞行模式(Echoform),1999
在较早发现科技将对人们生活状态造成本质上改变的1999年,Hussein又以“加速科技”为主题,制作了一系列可远程遥控式的机械服饰。
在每次如同机翼似的部件移动一次,人类文明史都进一步加速向前演化。
后记(Afterwords),2000
Hussein Chalayan, 2000
进入21世纪,在历经愤世嫉俗及天马行空的创作后,Hussein Chalayan又回归日常生活,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在伦敦向全世界展示了首例家具穿着体验。
尽管2000年被众多时尚从业者称为Hussein的职业生涯分水岭,但其设计中蕴含的未来主义和极简主义风格其实未曾改变。
Politics of Fashion Exhibition中展出Hussein Chalayan 2000年的作品
不言自明(Ventriloquy),2001
一直以来,“探究衣服与人的关系”这层主题都深嵌Hussein的创作中,尽管每次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而2001年的走秀,则是以模特举着锤子,击碎对方的全套装备结束。
真相不言自明,人类在剥离华丽表象,解除层级关系后呈现的内在本质一样柔软脆弱。
所以人与衣服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时装除了以任何形式让人在肤浅的外表上变美、变得更具个性外,或许还存在更多需要我们深入讨论的东西,比如衣服上某个设计元素蕴含的历史文化、反映的现象,以及这些问题最终是否能引发穿衣服的人去思考等等。而这些都是传统时装周走秀仅仅为了达到展示服装华丽效果所不能带来的附加价值(时装的商业性质)。所以,即使在众多先锋派设计师退出展示舞台的今天,Hussein Chalayan的每场“颠覆之作”似乎都仍在不断改变着“时尚”这个词对于我们的意义。
2016年,Hussein Chalayan结尾彩蛋,两名模特穿着水溶性衬衫,冲刷后,呈现的衣服原貌。
去年9月份,Hussein Chalayan与Intel合作,发布了主题为“不安全感”的2017春夏系列。在人们都隐藏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今天,一副可以反映内心真实情绪的高科技眼镜、以及一条腰带,能否改变这个“冷漠”的社会环境?